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法规
苏教基﹝2018﹞4号《江苏省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
发布日期:2018-03-02 作者:lgp 点击数:1528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初中教育

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的通知

苏教基﹝20184

各设区市教育局:

现将《江苏省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江苏省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

                                                        省教育厅

2018年211

 

江苏省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学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系列工程,全省初中布局规模趋于合理,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近年来,我省又积极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和义务教育“改薄”工程,进一步推进了初中教育改革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初中学段特殊性等原因,初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影响了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水平,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提高初中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现制定江苏省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

一、目的意义

1.全面提升初中教育办学水平。初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实现更高水平发展15年基础教育的目标必须重视初中教育。目前,我省初中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内涵发展和教育质量等方面仍然相对薄弱。实施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旨在凝聚共识、聚焦质量、聚力创新,通过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等举措,下大力气改变初中教育相对薄弱的局面,全面提升初中教育办学水平。

2.切实加强初中教育内涵建设。初中教育相对薄弱归根结底是内涵发展相对薄弱,实施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就是要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重视学校内部管理,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更加重视课程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更加重视教育科学研究,遵循初中教育教学规律,走内涵提升之路,办更高水平、更具内涵、更有质量的初中,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学生是儿童后期与青年前期的复合体,正处于身体的快速发育期、心理发展的成长期,情感态度、个性性格都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独特性,需要特别的重视与关怀。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的课程数量明显增加,学习难度明显增大,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显著分化期。初中学生毕业时将面临重要的选择与分流,面临高中阶段学校的选拔。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初中教育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切实关心每一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迫切。实施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就是要广泛发动学校、教师和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适合的初中教育。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4.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把初中教育作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内容之一,重点推进初中教育加快提升、优质均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要抓手,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办好每一所初中为目标,改变初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况,促进初中教育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5.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坚持政府负责、以县为主、标准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办好每一所初中,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

6.总体目标: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为关键,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强化初中质量保障为支撑,切实加大地方对初中教育的支持投入力度,到2020年,每所初中学校都达到省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全省初中学校办学条件、课程建设等有更大进步,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提升,内涵发展和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培植和推出一批名校长、名教师以及在全国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初中教育生态明显优化,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三、重点工作

7.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确立素质教育理念和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切实转变“唯分数”的办学思想,力戒应试倾向,坚决遏制各种名义的重点班与非重点班,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应有的尊严与关爱。坚持“健康第一”,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主动从事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学生的阳光心态、少年精神和青春文化;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分辨是非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坚持改革创新,变革培养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按照区域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以县(市、区)为单位修编中小学布局规划。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常住人口数量设计办学规模并留有一定的学位增量空间,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重点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按照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和省定班额标准,加大校园校舍新建和改扩建力度,统筹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问题。统筹初中教育城乡一体发展,加大对农村初中的扶持,切实解决“城市挤、乡村弱”的问题。

9.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健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教材教辅管理规定,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形成制度,规范管理,长期坚持。建立健全作业布置、批改、评点制度,合理控制作业量,优化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严格遵守学籍管理有关规定。

10.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总结推广已有的课堂教学改革典型和经验,进一步推动以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各地各校要从初中教育及初中学生学习特点出发,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提倡多种模式和各具特点的做法,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积极探索“未来课堂”等教学形式,加大对初中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的扶持力度。各地要积极推进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初中质量的快速提升。

11.大力发展学生社团。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社团,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彰显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所初中学校学生社团数应努力达到学校班级数的2倍,每位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要把学生社团活动列入课程计划,并保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教师的特长作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人士、民间艺人、热心家长和志愿者帮助指导学生社团活动。要把学生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对学校考核内容,纳入对学生评价内容,形成学生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1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初中办学水平关键要有一批有教育理想、懂教育规律、能治理学校的校长。各地要制定加强初中校长队伍建设的规划,通过委任、聘任、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选好用好校长,通过对校长培训、指导、提升,培养和成就一批具有教育家特质、有一定影响力的初中校长。省教育厅每年安排100名有潜质的农村乡镇初中校长参加境内外培训。强化初中教师配备,特别是规模小、班额少的农村初中教师的足额配备,逐步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改革师范院校培养方式,研究制定初中新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一批师范院校致力于培养初中新教师。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初中名特优教师培养,建设名特优教师工作室,依规在本区域内定期交流,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水平。

13.关爱特殊群体教育。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江苏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农村、偏远、贫困初中学生以及流动留守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监控。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条件要求,提供便民服务。与街道、社区、单位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助学点。加强留守学生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全覆盖,做到应入、能入者尽入学,对重度与多重残疾少年儿童实行送教上门,一人一案,零拒绝。关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严格控制随意加深学业难度。建立名师与“弱生”联系帮扶制度。

14.改革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改进考试成绩呈现方式,推进校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部分中考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严格落实四星级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的规定。严格控制热点初中的招生计划,保持初中学校合理的办学规模,保护好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积极性,维护初中教育的良好生态,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主要工程

15.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依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宗旨,以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改薄”为契机,依据省定办学标准,加快推进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县(市、区)为主,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全面改造提升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对苏北地区、革命老区给予最大限度倾斜,聚焦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实现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每年以适当方式公布监测结果,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水平提升。

16.初中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依托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在初中学校统筹课堂教学、资源环境、系统保障等各个环节,着力建设功能完善、设备齐全、适合学生,能够引领学生思想品格方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指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构建德育课堂新范式,开发有生命力的特色资源,支持学生组建内容丰富的各类社团。构建德育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中心、名师工作站(室),大力提高德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强化家庭教育,活化社区教育,实化在线教育,让立德树人在处处、时时、事事都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从“十三五”起,每年建设50个左右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推动中小学以育人为中心的内涵发展,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初中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促进学生品格素质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17.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工程。借鉴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经验,在初中建设一批学科课程基地,以更大力度推进初中质量提升,改善初中薄弱现状,提升初中教育内涵。初中学校要从学校历史、传统和发展需求出发,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教学文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建构学科教学新平台。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在区域范围内建设涵盖初中所有学科的课程基地。要吸收高校、科研院所参加基地建设,提高教学、教研和科研水平。要组织其他初中参与,组成学科联盟,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到2020年,全省建设省级初中学科课程基地200个。

18.初中挂钩结对帮扶工程。将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完善为初中挂钩结对帮扶工程,鼓励各地以优质初中为龙头组建多种方式的教育集团,鼓励名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要破例选拔有事业心、责任感,素质好、能力强,方法多、有实效的年轻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开拓发展新局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均衡同步发展。加大城乡初中结对帮扶。县城镇所在的优质初中都必须与1-3所农村初中结对挂钩,设区市也要确定市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初中特别是农村薄弱初中结成兄弟学校,促进城乡初中交流与教育均衡。加强南北区域结对帮扶。苏南与苏北对口帮扶地区要加大教育帮扶力度,列出具体帮扶学校的结对名单,实行“校对校”结对帮扶,传送先进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方法。各市、县(市、区)要统筹本地区教科研力量,采取定点定人联系挂钩等办法,帮助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各县(市、区)教科研部门每人长期联系以农村为主的1-2所薄弱初中,切实发挥作用,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省、市级教科研部门和有师范专业的高校要定点联系2-3所薄弱初中,帮助、指导初中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帮助、指导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须在苏北地区(建设单位所在设区市除外)联系5所以上农村学校,以项目带动薄弱学校提升。初中学科课程示范基地学校与项目参与学校要做到“名师驻点、课程共建、教师结对、两校共进”。

19.信息化融合创新工程。进一步提升“三通两平台”建设水平,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泛在化学习环境。提升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推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统筹协调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互联网环境以及学科教育要求,融合创新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加快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以信息化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组织保障

20.落实初中教育责任。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初中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把提升初中教育水平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解决制约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水平,真正办好每一所初中。

2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地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初中教育的投入,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向薄弱初中倾斜。按照不低于省定基准定额的要求,确定本地区初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建立健全稳定增长机制。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经费的同时,及时足额安排发展性经费,重点支持学校内涵建设,包括教师培养与发展、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大力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学校要按标准规划和建设。省将进一步加大市县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主体责任综合奖补力度,引导和激励各地不断提升初中教育整体水平。

22.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要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坚持教育科研源于教学、服务教学的导向,坚持教育科研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对象的原则,加强实证型教学研究。校长要高度重视、亲自参与教育科研,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既是教育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每个初中老师申报不同层次课题,激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从而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省、市、县三级都要确定一批面向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科研课题,通过项目引领,努力形成校校有教改研究课题、人人有教改实验项目的科研兴教氛围。

23.建立初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机制。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开展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结合中考改革,建立初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分析、比较、反馈、跟踪机制,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测工作,通过对影响初中教育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全面准确把握初中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4.加强典型宣传和经验推广工作。各地要总结推广先进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通过培训研讨、现场观摩、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加以推广。要培植、发现初中教育教学典型并进行宣传。要大力宣传初中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初中学生的特殊成长规律,大力宣传初中教学改革成果,大力宣传初中教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典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初中学生成长、人人关心初中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发表评论 :

      
教育满意度调查二维码
COPYRIGHT 2016 版权所有 镇江经开区教育督导网   
技术支持:乾元软件 后台登陆

苏公网安备 32110202000056号